着眼持续改善城乡居住环境、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保障群众基本生活,聚焦城乡建设、就业、教育、医疗、养老、社会保障、公共文化服务等重点领域,保定市日前出台2021年省定20项民生工程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解决一批群众关心关注的“急难愁盼”问题,让群众享受到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棚户区改造工程。新开工12563套,基本建成10106套,改善群众居住条件。
老旧小区改造工程。改造老旧小区327个,完善老旧小区基础设施和安全设施, 提升社区公共服务管理水平。
城中村改造工程。启动34个城中村改造,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位。
城市排水管网雨污分流改造工程。持续开展排水管网建设,新建排水管网全部实行雨污分流。
城市公共停车设施建设工程。城市(含县城)新增公共停车位25224个以上,其中主城区新增公共停车位6750个,各县(市、组团区)新增公共停车位18474个,有效缓解停车难问题。
市政老旧管网改造工程。改造供热老旧管网34公里,全面完成既有市政老旧供热管网改造。
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设施建设工程。新开工建设3座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处理设施(阜平县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顺平县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易县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其中建成阜平县、顺平县2座生活垃圾焚烧发电设施。年底前,基本实现县(市、区)垃圾发电无害化处理全覆盖。
“空心村”治理工程。全部完成62个农宅空置率30%~50%“空心村”治理,以及空置率30%以下的易地新建和联村并建类“空心村”治理任务。将农宅空置率30%以下“空心村”治理纳入乡村振兴,按照新农村建设标准,全面完成治理任务。
农村生活污水无害化处理工程。建设覆盖1323个村庄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坚持分类施策,突出具备条件地区实行管网归集和终端无害化处理,注重中水再利用,提升农村生活污水无害化处理能力。
农村厕所改造提升工程。新建农村公共厕所2000座。新改造农村户用卫生厕所114200座,加快推进具备改厕条件村庄旱厕改水厕,应改尽改。
城乡生活水源置换工程。完成南水北调受水区建成区新建城市公共供水管线142.301公里。建设农村地表水厂、输配水管网等设施,新增置换人口160.9万人,进一步提高农村供水保障能力。
“四好农村路”提升工程。建设改造农村公路785公里(含新改建和翻浆路),其中“翻浆路”得到全面整治。全市县城30公里范围内农村客运班线公交化运行率达到90%以上,农村公路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
公共文化服务提升及体育设施建设工程。以城市为主,面向当地居民发放实名制文化惠民卡,全市全年发放7000张以上;以农村为主,面向基层群众发放文化惠民券,全市全年发放26万张以上。建设社区、村庄健身设施1102处以上。
幼儿园建设工程。新改扩建20所公办幼儿园,新增10所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按照服务半径1.5公里原则,实现农村学前教育全覆盖。
基层公共医疗服务惠民工程。全市90%的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达到标准化规范化要求。推进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行政区划全覆盖;在城市社区,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所属区划按小区设立卫生服务站。在农村地区,所有乡(镇)卫生院同村卫生室实行一体化管理,药品品种保持一致。为乡(镇)卫生院配备负压救护车,为各县(市、区)配备流动核酸检测车,做到应配尽配;中心城市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可根据实际需要配备负压救护车。强化基层医务人员全员培训,提高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核酸采样能力,充分发挥基层疫情防控“哨点”预警作用。加强医联体建设,推进二级以上医院专业技术人员下沉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覆盖,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
就业职业培训工程。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实施工学一体化培养模式,技工院校学生就业率达到98%以上。面向企业职工、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开展各类职业培训68250人次以上;开展社会性培训45500人次以上,累计培训113750人次以上。
助残助孤服务工程。为残疾人提供康复、辅助器具适配、就业培训、托养、教育、家庭无障碍改造等服务18952人次以上。按照分类救助原则,对符合条件的城乡困难群众提供生活救助。
养老服务提质增能工程。新增养老机构床位数2200张,改造康复护理型床位1400张,新建社区日间照料服务站(点)123个以上,增强养老服务能力。
智慧平安社区建设工程。安装改造前端智能感知设备,推进技防入户,确保智慧安防小区建设完成率达到100%。
村(社区)综合服务站提升工程。按照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便利化的要求,2021年底前,优化提升全市村(社区)综合服务站,全面推动场所设施再加强、服务事项再丰富、人员力量再充实、服务能力再优化、服务标准再提升、线上线下再融合,实现百姓“办事不出村”提质增效。
方案要求,各级各相关部门要深化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统筹资源力量,强化要素保障;注重宣传引导,营造良好氛围;搞好督导检查,严肃考核问责,确保各项任务圆满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