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牌5年来,天津自贸试验区作为我国北方首个自贸试验区,以制度创新为核心,肩负起为国家试制度、为地方谋发展的重任。5年来,天津自贸区临空经济蓬勃发展,远洋船舶通达四海,制度创新让这片“试验田”生机勃勃。
截至2019年底,天津自贸试验区累计实施制度创新措施432项,向国务院和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总结上报试点成果和创新实践案例233项,向全国复制推广试点经验和实践案例27项,向天津市和相关区域复制推广经验案例328项。
今年4月19日,上海浦东国际机场,长龙航空与招银租赁合作租赁进口的leap-1a备用发动机正式入境。而在天津自贸试验区东疆片区,海关部门已经受理这台发动机进境、进出区和租赁贸易征税申报等手续,且在1天内办结全部手续,实现了对该发动机进口租赁业务的异地监管。
将大型租赁设备异地监管拓展到发动机、模拟机等高价值航材,对全产业链航空租赁业务起到重要示范作用。这不仅是支持航空企业抗疫纾困的实际举措,更是天津海关不断创新支持租赁发展的全面布局。
天津东疆海关新型贸易监管科副科长田源介绍:“按照传统的监管模式,这票飞机发动机必须由上海入境后,运输到天津东疆进行实货监管,再发往杭州。而通过制度创新,我们‘一站式’地解决了企业需求,减少了周转环节,降低了企业的运输成本。”
制度创新造就了成本“洼地”,更支撑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新冠肺炎疫情之下,旅客退票、航班取消给航空业带来巨大的资金财务压力。招银租赁主动与长龙航空合作开展备用发动机租赁业务,增加了融资金额、降低了航空公司的资金成本。
招银金融租赁副总裁史永赳说:“航空租赁是市场化和国际化特征更强的业务,在实际操作中面临比较大的挑战。因此,制度创新最具含金量,更有借鉴意义,也最受企业欢迎。”
截至2019年底,天津自贸试验区内累计新登记企业超6.4万户,注册资本超2.17万亿元。2019年,天津自贸试验区用占全市1%的面积创造了全市10%的地区生产总值、46%的实际利用外资、1/2以上的对外投资和近1/3的外贸进出口额,成为促进区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不断优化的营商环境让企业集聚,更让天津自贸试验区成为对外开放的“名片”。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走出去”综合服务中心,支持中埃泰达苏伊士经贸合作区建设,与仁川自由经济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津蒙国际物流园项目落地,建设海外工程出口基地,开展国内首台出口非洲盾构机保税维修业务……天津自贸试验区借助自身优势在国际合作上亮点突出。
今年前两个月,天津海关已办理中欧班列货物通关手续53列、5724标箱。天津国际邮轮母港平均每年接待国际邮轮100多艘,是国际各大邮轮公司开辟亚洲线路的重点港口之一。
在金融方面,天津成为继上海、海南之后,第三个上线ft账户的地区。上线4个月,开立900个ft账户,办理ft业务累计454.75亿元。“金改30条”在天津自贸试验区全部落地,并出台了全国首个自贸试验区保税租赁业务管理办法和首个商业保理行业监管办法。
“天津自贸试验区要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高质量发展。要把政策‘好牌’打好,把自贸试验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等政策红利集成发挥出来。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实行扁平化高效管理,制定制度创新和项目清单,推动自贸试验区建设再上新水平。”天津自贸试验区管委会主任连茂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