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事小学语文教学二十年,我有一个最亲密的朋友——河北大学卢春艳老师。卢老师是河北大学期刊社的编辑,也是亲子共读的倡导者和实践者,我在保定师范附属学校教授小学语文,我们在儿童文学、儿童阅读上有着共同的兴趣,也经常一起探讨课外阅读、家庭阅读、阅读推广等儿童阅读的一些问题。
卢老师家里的藏书很丰富,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小小的图书馆。这些书大部分都是一个家庭在坚持亲子共读的过程中积累下来的。难能可贵的是,卢老师在坚持亲子共读的十年中,认真打磨出版了两本著作,对亲子共读的经验进行了系统的总结。
第一本《为爱阅读》关注3-6岁低幼阶段的亲子共读,作者在和孩子共读1000本绘本的基础上,分门别类精选出100本书籍写下阅读记录,书中既有个体的阅读感受也不乏专业的书籍评价。
第二本《与书为伴:来自家庭的儿童阅读札记》关注小学1-6年级的儿童阅读,这本书对我从事的语文教学工作很有帮助,既能作为家庭阅读的指导书还能为孩子们的课外阅读提供很好的辅助。
在这里,我想通过介绍卢老师所主导的家庭阅读所关注的一些问题和做法,让大家对这两本书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和时代同频共振
2024年是国家推广全民阅读十周年,也是卢老师和孩子一起坚持亲子共读的十年,卢老师出版的这两本书可以说既记录了个体家庭的阅读历程,也见证了时代发展的印记。
书中聚焦儿童阅读面临的新问题和新挑战,比如在有声书不断冲击传统的阅读方式的环境下,她会提出“听书是读书吗”这样的疑问;针对小学低年级阶段的孩子们一直痴迷漫画书的问题,她会提出行之有效的天生赢家凯发k8国际的解决方案;在在线阅读、立体互动式阅读、沉浸体验式阅读等多元的阅读形式让人眼花缭乱的情形下,她会大声疾呼“推广儿童阅读的初心是什么”。这些带着时代气息的思考为儿童阅读推广策略的制定和执行提供了鲜活案例,也为家庭和教育工作者带来感悟和启发。
坚持以儿童为本位
儿童阅读的主体是儿童,关注儿童的发展以及阅读中遇到的阶段性问题,也是卢老师主导的家庭阅读关注的重点。她经常会问我,现在班里的孩子们都在看什么书?我们也会讨论市面上比较流行的像“假如历史是一群喵”系列、“半小时漫画系列”等书的价值和意义,这些问题她都写进了书里。另外她也关注儿童阅读中遇到的现实问题和困境,比如读书和写作的问题,名著孩子们读不进去的问题等等,其实这些也是我日常语文教学中的难点,卢老师提供的方式方法不仅为孩子们提供了天生赢家凯发k8国际的解决方案,也为学校的语文教学提供了新的视角。
每次和卢老师见面,她都会向我推荐书籍,不仅有文学素养的书还有一些科普的著作。记得有一次她很兴奋地向我推荐了一本《我的大脑好厉害》,她说脑科学最近20年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孩子们也应该具备这方面的科学素养。当我把这本书推荐给班里的孩子们时,孩子们不仅读得津津有味,还引起了热烈的讨论。我自己认真读过之后也有深刻的认识,这些书不仅孩子可以读,普通大众读起来也会受益,会加强对新兴学科的常识认知。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十年的家庭阅读中会有犹疑、困惑和纠结。困而学之,为了解决实际的问题,就需要理论方面的指导。在《与书为伴:来自家庭的儿童阅读札记》这本书中卢老师提供的家庭阅读案例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其中有一篇文章《由长安三万里引发的“江湖阅读”》印象尤其深刻。卢老师把《如何阅读一本书》中“主题阅读”的理论灵活地运用到了实际的亲子共读中,不仅教给孩子如何整理书籍、如何文献检索,还潜移默化地强化了孩子归纳概括的能力。
后来在交流中了解到卢老师为了解决阅读中遇到的问题,读了很多关于阅读理论的书籍,像《如何阅读一本书》《深阅读》《阅读手册》《阅读力》《为什么读经典》《书语者:如何激发孩子的阅读潜能》等等,这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家庭如何通过阅读共同的成长和进步。
卢老师的这两本书,我都是出版后的第一批阅读者。那些带着温度的文字总能深深地打动我,那份对书籍的热爱已经渗透到了家庭的血液中,阅读成了他们家庭生活的日常。当我问她坚持亲子共读十年对孩子的成长有什么影响时,她的回答令我很意外。她说:“对孩子的影响应该将来由孩子自己去评说。但是共读这件事多我的影响很大,能够加深对世界的理解,能够更加的笃定和平和,也更能理解终身成长的意义。”
在《与书为伴:来自家庭的儿童阅读札记》这本书的后记中卢老师写道:“我无数次地告诫自己,不要做大吼大叫的妈妈,不要做急功近利的妈妈,不要做用力过猛的妈妈,这些都是书籍带给我的底气。”尊重孩子成长的规律,不内卷、不焦虑,做情绪稳定的成年人,这是家长和教育工作者都应该深刻思考的问题。卢老师主导的家庭阅读不仅仅给我们提供了亲子共读的范本,也让我们看到了共同成长是家庭阅读的真正意义所在。